泛型:jdk1.5版本以后出現的一個安全機制。表現格式:< >
好處:
1:將運行時期的問題ClassCastException問題轉換成了編譯失敗,體現在編譯時期,程序員就可以解決問題。
2:避免了強制轉換的麻煩。
只要帶有<>的類或者接口,都屬于帶有類型參數的類或者接口,在使用這些類或者接口時,必須給<>中傳遞一個具體的引用數據類型。
泛型技術:其實應用在編譯時期,是給編譯器使用的技術,到了運行時期,泛型就不存在了。
為什么? 因為泛型的擦除:也就是說,編輯器檢查了泛型的類型正確后,在生成的類文件中是沒有泛型的。
在運行時,如何知道獲取的元素類型而不用強轉呢?
泛型的補償:因為存儲的時候,類型已經確定了是同一個類型的元素,所以在運行時,只要獲取到該元素的類型,在內部進行一次轉換即可,所以使用者不用再做轉換動作了。
什么時候用泛型類呢?
當類中的操作的引用數據類型不確定的時候,以前用的Object來進行擴展的,現在可以用泛型來表示。這樣可以避免強轉的麻煩,而且將運行問題轉移到的編譯時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泛型在程序定義上的體現:
//泛型類:將泛型定義在類上。
class Tool<Q> {
private Q obj;
public void setObject(Q obj) {
this.obj = obj;
}
public Q getObject() {
return obj;
}
}
//當方法操作的引用數據類型不確定的時候,可以將泛型定義在方法上。
public <W> void method(W w) {
System.out.println("method:"+w);
}
//靜態(tài)方法上的泛型:靜態(tài)方法無法訪問類上定義的泛型。如果靜態(tài)方法操作的引用數據類型不確定的時候,必須要將泛型定義在方法上。
public static <Q> void function(Q t) {
System.out.println("function:"+t);
}
//泛型接口.
interface Inter<T> {
void show(T t);
}
class InterImpl<R> implements Inter<R> {
public void show(R r) {
System.out.println("show:"+r);
}
}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泛型中的通配符:可以解決當具體類型不確定的時候,這個通配符就是 ? ;當操作類型時,不需要使用類型的具體功能時,只使用Object類中的功能。那么可以用 ? 通配符來表未知類型。
泛型限定:
上限:?extends E:可以接收E類型或者E的子類型對象。
下限:?super E:可以接收E類型或者E的父類型對象。
上限什么時候用:往集合中添加元素時,既可以添加E類型對象,又可以添加E的子類型對象。為什么?因為取的時候,E類型既可以接收E類對象,又可以接收E的子類型對象。
下限什么時候用:當從集合中獲取元素進行操作的時候,可以用當前元素的類型接收,也可以用當前元素的父類型接收。
泛型的細節(jié):
1)、泛型到底代表什么類型取決于調用者傳入的類型,如果沒傳,默認是Object類型;
2)、使用帶泛型的類創(chuàng)建對象時,等式兩邊指定的泛型必須一致;
原因:編譯器檢查對象調用方法時只看變量,然而程序運行期間調用方法時就要考慮對象具體類型了;
3)、等式兩邊可以在任意一邊使用泛型,在另一邊不使用(考慮向后兼容);
ArrayList<String> al = new ArrayList<Object>(); //錯
//要保證左右兩邊的泛型具體類型一致就可以了,這樣不容易出錯。
ArrayList<? extends Object> al = new ArrayList<String>();
al.add("aa"); //錯
//因為集合具體對象中既可存儲String,也可以存儲Object的其他子類,所以添加具體的類型對象不合適,類型檢查會出現安全問題。 ?extends Object 代表Object的子類型不確定,怎么能添加具體類型的對象呢?
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(ArrayList<? extends Object> al) {
al.add("abc"); //錯
//只能對al集合中的元素調用Object類中的方法,具體子類型的方法都不能用,因為子類型不確定。
}